漆线雕作品欣赏--郑成功收复台湾

栏目:原创文采 发布时间:2022-08-01

640.jpg



  这是蔡氏漆线雕的镇馆之宝--蔡氏漆线雕十一代传人蔡文沛先生之代表性遗作《郑成功收复台湾》(1959年),与之同时期的作品《大闹天宫》(1958年)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。


  这也是一件传奇的作品,虽历经时间的洗礼和时代的考验,却跨越时空来到这里,向我们诉说当年的故事。


  脚踏国门土,浪破台海峡。作品为三人一组的群塑形象,塑造了郑成功将要出征收复台湾之时,沿海的渔夫为他指路的场景。


  作品采用三角形的构图方式。渔夫在前引领去路,郑成功紧随其后,目光坚毅,手中宝剑已经出鞘,收复国土的民族大义和坚定不移的英雄气概在这一瞬间表露无疑。在其身后的擎旗手孔武有力,手中军旗高举,仿佛只要往前一挥,就有千军万马冲锋陷阵,收复失地,保家卫国。


  作品从整体到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的深厚老道的艺术功力,尽精入微地表达了漆线彩绘装金的最高境界。


  在蔡氏漆线雕技艺中,甲胄的图案,最能体现漆线雕技艺的精绝功夫,无论是漆线的盘结技巧还是安金装潢的技巧,在此都可达到最精彩的表现。而在《郑成功收复台湾》中,多种且繁复的甲胄层出不穷,可谓是甲胄工艺的集大成的作品了。


麦粒甲纹.jpg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麦粒甲纹 
古钱.jpg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古钱窗甲   
藤甲.jpg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藤甲纹    
米筛.jpg
米筛甲纹

  在这种种甲胄图案的盘结中,漆线的起伏至少三重。有的地方镂空下陷,有的地方又高高隆起,真的就象金属打造的一般。蔡氏漆线雕这一套功夫真可以称得上是精彩绝伦。


  除了金甲的制作之外,武将身上还有许多饰物在这件作品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。传统漆线雕技艺有战袍八宝、九吞十八结的技法,都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呈现。


吞头-1.jpg

  
吞头-腿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吞头--护臂

  漆线雕在模拟人物袍服上的锦绣图案是惟妙惟肖的。漆线雕工艺在制作这些纹样上尤其难能可贵的地方,在于它是将此图案表现为包裹在人体上的动态的样式,而并非仅仅是平展的一匹锦锻。在现实中,袍服所有的弯曲面、皱褶和叠痕都会使图案变形,而这变形的程度要掌握得好是不容易的。


  艺人们必须能够深入理解人体的结构特征和动态特征,否则那些图纹就很难安排得妥贴合理。如果这些服装的图案在处理上接续不当,人物的形象也可能因此而支离破碎。

锦绣-腰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锦绣--腰抄 

62e73ba96fc2d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锦绣--战袍(八宝) 

锦绣-军旗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锦绣--军旗

 这件作品的渔夫身上,看似没有装饰任何漆线,只是塑造了一位老者的形象,应是最为简单的了。其实不然,这位渔夫身上有一项已经失传的工艺---拨金工艺。


  拨金工艺分为“正把”和“假把”两种,“正把”是先在做好的雕塑身上贴上金箔后,在金箔上涂上颜料,在颜料将干透之后,用针挑去颜料,露出金箔,这项工艺十分考验匠人的功夫,需一次成型,容不得半分差池;“假把”则是将金箔用手研磨成粉后,加入动物胶调制,后用毛笔画出所需图案,毫厘之间,功夫立现。

正把.jpg

62e73c7835277.jpg


拨金工艺--“正把”和“假把”

  整体来说,《郑成功收复台湾》这件作品不仅融合了传统漆线雕的四大道工序:雕塑、白土(做粉底)、漆线装饰和妆金填彩,还将漆线装饰中的八大类纹样全部运用在其中,可谓是漆线雕工艺的教科书,也是闽南传统工艺的瑰宝。




        作品作者:蔡文沛
        摄影:高振碧
        资料整理:蔡超荣